日前,经国务院批准,聊城经济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这也是山东省第13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1995年10月8日正式启动。目前,辖东城办事处、蒋官屯办事处、北城办事处、许营镇、顾官屯镇、广平乡、韩集乡7个乡镇(街道),总人口近30万,管辖面积389.4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60平方公里,是聊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全省科学发展园区、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园区,已通过ISO9000、ISO14000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
开发区启动建设以来,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区七园、三大市场、一观光走廊”的产业布局。
“一区”,即建设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聚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开发区(高新区)。
“七园”,即按照产业集群建设各具特色的七个区中园:循环经济化工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九州国际高科园、生物科技产业园、金属材料深加工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
三大市场:金属材料大市场、现代购物广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一生态旅游观光走廊即利用韩集、广平1.5万亩湿地资源,规划建设集观光旅游、商务会议、休闲娱乐、餐饮、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走廊。
香港华润集团、荷兰帝斯曼、韩国希杰集团等世界500强、全国500强及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先后落户开发区,区内鲁西化工、中通客车等多家公司上市。开发区连续3年荣获全省“开发区发展进步奖”,是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园区、科学发展园区、省级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聊城对外加工贸易区。2012年,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增长1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0亿元、增长24%,利税22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78亿元,增长32.2%。开发区已经成为聊城市乃至鲁西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国务院批复要求,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开放,按照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利用外资与境内投资并重,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并重的要求,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体制机制活力,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以产业为主导的多功能综合性区域转变。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须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按规定程序履行具体用地报批手续;必须依法供地,以产业用地为主,合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